登陆查看贴子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网站
x
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探寻旺苍县地质灾害零伤亡密码
记者 刘乾辉 6户23人,刚撤离半小时,天星乡板桥村二社大树湾滑坡点,伴随泥石流,一泻而下; 连续下了20多天的雨,东河镇四新村四社66岁的习光青,不再半夜睡不着觉了——她家的新房已由滑坡的燕子湾搬到安全的黄家河了…… 记者20日深入旺苍县所见所闻,与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一组成绩不谋而合:荣获全国第一批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先进集体,三江镇红星村滑坡、天星乡板桥村滑坡成功避让经验入选全省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并在全川推广。 一双双犀利的眼睛,盯着大地的一举一动。明察秋毫的背后,联结着百姓的安危 地处米仓山麓的旺苍县,山高坡陡,地质构造复杂多变,雨季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灾害隐患点278处,其中滑坡167处,崩塌56处,泥石流3处,不稳定斜坡47处,地面塌陷5处。这些灾害点在全县3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均有分布,威胁居民2062户12006人,威胁财产2.3亿元。 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打赢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县委书记刘亚洲在全县大会上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清当前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要进一步压实责任,主动作为,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好值班值守、巡查排查、群测群防和预警预报等工作。坚决杜绝麻痹松懈思想,从认识上,组织上,措施上,制度上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6年7月23日上午9点过,天星乡普降大雨。板桥村二社专职监测员向明勇冒着倾盆大雨,察看大树湾山体变化情况。瞧着瞧着,老向发现有些不对劲。与往年相比,山上流下的雨水明显浑浊多了,石块不停地滚落,且伴有异响。这是滑坡的前兆,向明勇赶紧吆喝受影响的6户人家快跑。待23人转移至安全地带,大约5000方滑坡体奔流而下,摧毁房屋3间,猪牛圈5间。因避让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2017年7月10日,强降雨诱发正源乡辕门村五社拐枣树环滑坡:裂口宽50厘米,长35米,严重威胁7户28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险情发生后,正源乡党委政府立即疏散群众,并向县上报告险情。 一个个险情,一处处灾害,在专兼职监测人员一双双眼睛的注视下,鲜活的生命得以继续,悲剧被成功化解。 建立地灾防治战役体系,探索地灾防治工作模式,科学施策,地灾连续5年零伤亡 头发花白的向明勇,手中拿着《广元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记录簿》。记者一页页翻看记录,在汛期雨季,每天都有大树湾滑坡点情况记录。 “采取抗滑桩、桩板墙、支撑柱、排洪沟等综合治理措施后,大树湾地灾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县国土局地环站站长康成金告诉记者。 地灾隐患多,连续5年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经过不断探索,我们建立了‘1234’地灾防治战役体系和‘12347’工作摸式,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完全符合我县地灾防治实际。”县国土局局长刘刚信心十足地说。 记者现场采访的天星乡、正源乡、东河镇地灾现场,之所以能成功避险,无不印证来源于实践的防治方法的重要性。 具体来讲,“1234”地灾防治战役体系是:设立一个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明确预防为主、避让与搬迁相结合的两项任务,建立短信、微信、电话三条预警信息情报网,完善国土、水务、交通、住建四条防御线。 常言说,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打赢地灾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必须要有高超的战术。经过不断地总结提炼,县国土局完善了“12347”工作模式,即确保一个底线(确保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压实两个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管理责任)、严格三个避让(提前避让、主动避让、预防避让)、夯实四项基础(群专结合、预警响应、宣传培训、排危除险)、落实七个一(全县地灾隐患点一张图、一点一套预案、一点一个监测人、一点一场培训、一点一次演练、一批排查、一支应急队伍)。 正是开动脑筋、主动出击地质灾害,三江镇红星村、天星乡板桥村滑坡作为成功范例,走出旺苍,入选四川省地质灾害成功避让十大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造福更多老百姓。 分散搬迁与集中安置相结合,遭受地灾群众在党委政府关心下,生活品质不降反升 地质灾害虽然无情,但党委政府的关心,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寒冬里的温暖。“地灾防治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仅要确保受地灾威胁的群众生命安全,更要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下降。”县委副书记、县长余飞宇说。
辕门村五社的胡明秀,家里新修了三层小洋房,谁知连续暴雨造成30多米长的裂缝。修房贷款还没还完,难道房子就保不住了?正当她一筹莫展之时,县国土局迅速启动地灾治理工程。“在院坝外打了7根抗滑桩,深入地下8米多,地面还有4米多,房子没问题了。”胡明秀满脸喜悦,“我们还在项目上挣了11000多元钱呢!” 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习光青的老屋基2016年出现裂口,位于黄家河的新房2017年底就建好了。今年雨季,老房子就倒塌了。记者见到她时,她脸上除了笑还是笑,嘴上除了感谢还是感谢。“要不是党委政府,现在我们一家人还不晓得住在哪里呢!”看得出来,习光青的感恩是发自肺腑的。习光青正准备安装天然气,她家的生活品质又将提升。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孙洪方提出,“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放大了资金效益,提升了搬迁户生活质量。”嘉川镇五红村系煤矿采空区,仅2016年就新发现地灾点4处,威胁30户99人。旺苍县决定搬迁受地灾威胁住户,在五社新建集中安置点。其中投入地灾搬迁补助资金75万元,基础设施补助资金78万元。如今的五红村集中安置点,房屋依山而筑,错落有致。风貌为川北民居特色,门前有菜地,有院坝。整个安置小区以核桃为特色产业。“我们五红村,不仅在四川有名气,全国性会议都来参观过。”搬迁户张立俊自豪地对记者说。 一手抓地灾预防确保群众生命无虞,一手抓地灾治理确保群众生产发展。这样的理念支撑该县在地灾防治领域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