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查看贴子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网站
x
一针一线“绣”出小康美景 ——麻柳乡文化扶贫软实力变硬实力 麻柳刺绣传习所建成、18公里刺绣法治文化长廊建成、麻柳刺绣两度走出国门成为“国礼”……手捧着麻柳刺绣这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朝天区麻柳乡按照“文化搭台、刺绣唱戏、旅游兴乡、产业富民、全民奔康”的发展思路,不断探索文化扶贫新路径。
今年,全乡18.51公里的通村通组公路硬化任务、21处安全人饮工程已全面完成,2018年计划退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均高于3600元,各村贫困发生率均低于3%,扶贫带来的实惠真真切切。
一双双巧手拿着绣花针,在文化扶贫“麻柳实践”这幅画卷上翻飞,绣着他们心中的小康美景。
非遗助脱贫贫困妇女年增收近1000元
麻柳刺绣,2008年6月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乡也因此被四川省命名为“特色文化乡镇”,201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该乡是白羊古栈道上的高寒山区农业乡,幅员面积54.75平方公里,辖7村54组8000余人。
2014年,通过逐级评定审核,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个,贫困户336户1079人,贫困程度较深。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麻柳乡就攥紧了手中的麻柳刺绣,因为他们深知,这是最有力的工具。
“只要有一技之长,就不愁致不了富。”麻柳刺绣国家级传承人——四坪村的张菊花说。
麻柳刺绣分散经营,个户生产,要想跻身市场必须抱团发展。2015年,虞美人麻柳刺绣协会成立。第二年,集宣传、展示、演练和大师工作室于一体的麻柳刺绣传习所建成。
如今,协会成员达50余人,有建卡贫困户人员20余名,基本形成了抱团发展,规模生产,市场营销的发展模式。
在协会的拉动下,协会20余名建卡贫困户会员家庭仅刺绣收入近万元,经市区验收,2016年底均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家庭的妇女不出家门,凭借着勤劳和巧手,人均每年能为家庭增收近1000元。
“麻柳刺绣+精准脱贫”,从麻柳乡逐渐走向其他乡镇。
2016年,张菊花受中国机械工业集团邀请,到鱼洞乡鱼鳞村传授刺绣技艺。
该村村民鲁玉莲初学时,一幅40厘米见方的绣品,被游客以400元买走。
据朝天区副区长王斌介绍,仅首批订单,就让鱼鳞村贫困家庭妇女人均增收近5000元。
脱贫助传承麻柳刺绣已成为“国礼”
依托“农民夜校”“技能技术培训”等平台,传承人以麻柳刺绣传习所为主阵地,深入朝天区多个乡镇、村、组,向留守贫困妇女开展麻柳刺绣工艺及技能操作、刺绣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等刺绣技能培训,目前已培训学员总数1500余人,其中熟练工人达300多人。
通过近年来的持续传承和保护,麻柳刺绣传承人已达12名,朝天区还将她们适时推荐刺绣技师到省市相关行业培训,仅2017年轮训刺绣传承人15人次。
麻柳刺绣教材也已走进全区中小学课堂。
今年5月,麻柳刺绣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如今,全乡7个村的农民夜校和麻柳小学均启动开展了“绣德绣才秀人生”刺绣大课堂,同时在麻柳等乡小学启动了以麻柳刺绣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打响刺绣人才攻坚战,为传承麻柳刺绣,培养后继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9月24日,在美国举行的联合国全球契约企业领导人峰会上,参会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董事长任洪斌,在峰会上展示了广元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作品,并将之赠送给了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这是“麻柳刺绣”继去年达沃斯论坛之后,再次走出国门。
乡土气息浓郁的麻柳刺绣俨然已成为“国礼”。
迸发新活力麻柳刺绣特色小镇已完成申报和规划
在脱贫攻坚战中显现威力的同时,麻柳刺绣也因为不断打磨,光彩更甚。
别样的质朴之美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也触动着麻柳绣娘寻找新的商机。
在当地非遗保护中心的推动下,张菊花和另外11位非遗传承人,开始了麻柳刺绣的文创之旅。
今年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元利州广场上演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服装秀:模特儿飘飘衣袂之上,用麻柳刺绣绣上了各种图案。“这样的衣衫太美了!”服装秀之后,围观女孩们将绣上小花的T恤一抢而空。
“完全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张菊花说,一件几十块钱的T恤花一天时间绣上小花,卖价199元,“还好销得很!”
受到鼓励的绣娘们,开始制作杯垫、钱包、桌布等。朝天区的非遗部门,更是给绣娘们吃了一颗定心丸。12位麻柳刺绣非遗传承人,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只要能出作品,就有经费补贴。
在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建设中,该乡充分挖掘麻柳刺绣文化和川北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底蕴,紧扣广元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积极推进全域乡村旅游发展,2017年在麻柳乡启动并完成了涉及5个村18公里的刺绣文化长廊建设,有力助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和有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以麻柳乡场镇为中心的麻柳刺绣特色小镇目前已完成申报和规划。
文化扶贫将软实力变硬实力,麻柳乡做出了生动实践。 (记者张欣)
|